你的利润「卡」在海关和税局了?大卖早就在用转让定价!

发布时间: 2025-11-18 16:21

【有需要的卖家,可微信添加:ianfinance了解详情】

你的美国公司,是否正从你的香港公司采购货物?你的国内团队,是否在为美国公司提供运营支持?

你可能会觉得,这都是我自己的公司,左手倒右手,怎么定价都行。

但是,如果这些内部的跨境交易,没有按照市场公允价来操作,你就可能已经触及了中美两国税务机关最敏感的监管红线——转让定价(Transfer Pricing, TP)。

01 什么是转让定价?

简单来说,转让定价就是指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定价。

无论是美国国税局IRS,还是中国国家税务总局,都要求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,必须像和「非关联方」(独立第三方)做生意一样定价。

在IRS方面,它手握美国《国内税收法典》第482节这一「大棒」,有权对你「超出合理范围」的关联方之间的收入、扣除、无形资产等进行调整。

美国没有像中国那样的金额门槛,但IRS会假定你有合理的转让定价文档。

如果日后发生调整且金额较大、公司又拿不出合格文档的情况下,则很容易被罚款。

而在国家税务总局方面,总局的监管思路已与OECD(经合组织)趋同,并且文档要求极其严格。

国内明确要求企业要准备本地档案、母集团档案和特殊事项档案。

符合相关条件的,还必须在交易次年的6月30日之前,完成这些文档。

如果未按时报送或内容不充分,可能会被税务局视作重点稽查对象,导致纳税调整、加收利息甚至罚款。

02 如何为交易定一个合理的价格?

对跨境卖家而言,比较常见的交易组合是美国公司向香港公司,或是内地公司进行采购。

如何为这笔交易定价,以及如何准备文档,是合规的核心。

在实操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下列三种——

成本加成法 (Cost-Plus)

- 适用场景:中国母公司(作为制造商或采购方)向美国子公司(作为销售方)供货。

- 操作:在你的生产/采购成本上,加上一个「合理的」加成比例(利润)。你需要证明这个「加成率」是符合市场水平的。

可比利润法 (Comparable Profit Method, CPM)

- 适用场景:这是美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。用于评估美国公司(作为销售方或服务提供方)的利润水平是否「合理」。

- 操作:IRS会看你的美国子公司,和那些功能、风险都相似的「独立第三方公司」比,大家的净利润率 是否在一个合理区间内。

可比非受控价格法 (CUP)

- 适用场景:评估价格的最优方法,但难度极高。

- 操作:你需要找到一个「一模一样」的非关联交易来作为比对(比如你也把同款产品卖给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美国经销商),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。

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,体量在1000万美元及更多的卖家,会更推荐在合规的框架下进行转让定价的操作;

对于中等或更小规模的卖家,在关联交易时参照上述方法、注意一下关联交易之间的定价即可。

03 转让定价中,卖家的常见雷区

转让定价在跨境电商的实际操作中,风险点非常多:

雷区1:仓储与物流费定价混乱

- 场景:中国母公司通过美国子公司运营美国仓库(FBA或三方仓)。

- 风险:如果母公司向子公司「低价」供货(把利润留在国内),或者子公司给母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费「过低」(把利润转移到美国),都会被税务机关视为利润转移,触发审计调整。

雷区2:内部营销服务费

- 场景:美国子公司为集团拓展北美市场,提供了广告投放、营销分析等服务,中国母公司向其支付「服务费」。

- 风险:中美两国税局都会审查:这个服务是否真实发生?定价是否公允? 如果定价过高或过低,都可能被要求补税。

雷区3:数据缺失

- 风险:跨境电商的特殊性(如平台费、促销折扣、库存波动大)导致很难找到完美的「可比公司」数据。

- 建议:尽早建立内部可比数据库,或委托专业第三方进行分析。

更多新闻动态